笔趣阁
笔趣阁 > 重生之大明国公 > 第六百一十章 游说之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百一十章 游说之源

  重生之大明国公

抛开心中这些繁杂的事情,张凡再次开口对张居正问道:“现在事情怎么样了?”


张居正心中自然是明白张凡所指何事。并没有举手,而是抬头向着葛守礼那边点了点,说道:“我也没有过去听他们到底说了什么,不过看样子,葛大人确实是对那些人说了。只不过那些人到底同不同意,我这一时半会的也说不准。”


随着张居正的目光,张凡也是向着葛守礼那边看过去。他现,跟葛守礼说话的那些人,有的是紧皱眉头,有的则是一副深思的模样。但是不管怎么样,总之没有一个是面露笑容的。显然,不论葛守礼到底对他们说了什么,总之也不会是什么值得让人高兴的事情。


不过说起来,实际上张居正所要面临的阻碍,并不仅仅是那些贪官污吏。实际上,那些平日当中作风不检点的人,对于张居正所提出的《考成法》自然是会反对的。但是说到底,这些人也全都是有些想法的,也是有做过什么的,总之说到底,反对是绝对会有的,但是声& {}音也未必会变得很大。毕竟这《考成法》就是为了杜绝这种贪渎维护之风,如果这个时候有哪个站出来说不同意的话,先让人想到的是,他是绝对有问题的。要是没有问题,自然是不会反对这种正对贪官,而又能利国利民的提议的。


所以说,这些人当中,真正能够站在朝上开口反对的人,那绝对是极少数的。更多的人,也只不过是私下里议论一番,提提自己的看法。而且,对象估计也是和他一般的一丘之貉,只不过是几个人凑起来牢骚。真正想要靠着这些人来颠覆张居正的这个提案,实在是有些困难。


但是,这并不代表张居正的《考成法》就会顺利,还是会有人站出来反对。而这些人却是与那些贪官污吏不同了,他们大都是些当真是清正廉洁的官员。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好笑,既然张居正所拿出的是一个好的提案,而且是专门针对朝中那些贪污腐败之风的有效措施,可是站出来反对的人却也是那些当真是清正廉洁、一生为国为民、不偏不倚的官员,这听起来当真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了。


但是,事实就是如此,而且这也不是什么会让人想不通的理由。道理很简单,那些当真是清正廉洁的官员,实际上大都是古板的很。真正能做到像是葛守礼那样,为人正直至于还开明的很的人,实在是少之又少了。


这种**都是固执的很,正是因为这种固执,才能然他们好不迟疑地维持着心中的那种初衷,将自己的为官之道始终贯彻下来。但是固执的同时,却也是让他们有了一些改变,变得古板,不知变通起来。


在这些人的眼里,有的东西是不能够改变的,甚至于他们平常的生活模式都不能够轻易改变。并且,这种轻易并不是有弹性的,而是绝对的。哪怕是平常出了什么意外,到了不改变不行的时候,他们还是如此,并且会变得十分暴躁,即便是不通,还硬是要往那条不通的路上走。听起来,这实在是太过无法让人理解了,但是事实就是如此。


这种固执,有其在朝政上最为显眼。特别是对于朝廷里的律法,规矩之类的这些祖上留下来的东西,那对这些人来说简直就是禁忌,管他是谁,也绝对是不能动的。


举个例子来说。当年,成祖朱棣靖难成功,赶下了朱允炆,自己接替了侄儿的皇位,登基大宝。那时候,明朝的京师还在应天府。登上皇位的朱棣,对于那些原来朝廷的大臣,该杀的杀,该贬的贬,该留的留。但是,绝大部分的官员,还是换成了他原先做燕王时候的那一套班子。


不过,即便这些大臣都是追随他多年的心腹老臣,但是当朱棣打算迁都顺天府的时候,也是遇到了极大的阻力。


当年,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,让他驻守应天,就是看上了朱棣的武功,让他驻守应天也是为了让他抵御北方的那些元蒙残党的进攻。而朱棣显然是做的不错,并且也正是因为这些,让他变得矫勇善战,才能最终靖难成功,登上皇位。


因此,朱棣当然是明白,这顺天府的重要性。要是他就在南京的话,将来鞑子一旦大举进攻,不说快马飞报军情的时间会慢上很多。即便是他在知道了之后,力排众议,主动下旨军队集结出动,那也是要耗费时间的。


倘若他就坐镇在顺天,军情一到,他马上就能够知晓。然后下旨集结军队。那样的话,可能从事到明君迎敌,恐怕一天的时间都用不了。


但是,即便是这样,当他宣布了准备迁都的打算之后,大殿之上还是跪满了大臣,吵着嚷着不让朱棣迁都,理由就是这祖宗的基业碰不得。甚至还有已经迂腐到了极致的大臣,摘下乌纱伸着脖子让朱棣砍了,就为了让他不要迁都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5quge.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://m.5qug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