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> 第八百七十八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八百七十八章

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

华谊兄弟在《一九四二》这部电影投资了四个亿,按照目前国内票房的分成例,票房至少要达到十三亿以,华谊兄弟才能收回成本。


可现在电影已经映了两周,连《盗梦空间》的票房成绩都开始小幅度下滑,《一九四二》还能撑多久?


哪怕是还有外埠可以指望,但是这种题材的电影,能有多少海外片商青睐?


基本可以断定,《一九四二》赔钱那是板钉钉的事了。


“王家哥俩儿说什么了!?”


冯晓刚一怔,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摇了摇头:“没有,你别瞎琢磨,我们多少年的交情了,再说了,算是票房收不回来,至少还能混一个好口碑!”


这一点倒是没错,别看观众对《一九四二》不买账,但是那些影评人,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非常高,在那些影评人的笔下,《一九四二》简直堪称史诗巨著。


可口碑好有个蛋用啊!?


王家哥俩儿难到还指望着听别人夸奖过日子,华谊兄弟靠着好口碑来维持运营?


哪怕是真的嘴没说,但是心里的芥蒂肯定是存在的。


冯晓刚和宋铮合作《天下无贼》,票房大赚,参演《老炮儿》,更是票房飘红,结果给华谊兄弟拍的两部电影,《夜宴》赔了票房,更丢了口碑,《一九四二》注定赔钱,算是有好口碑,又有什么用?


这种芥蒂存在了,以后冯晓刚在有拍新片的计划,恐怕王家哥俩儿投资没那么痛快了。


真的到了这种地步,骄傲的冯晓刚肯定受不了。


要知道,在以往,冯晓刚电影的投资,王家哥俩儿可是从来都不设限的,当初冯晓刚拍《大腕儿》,投资一加再加。


宋铮当时拍《生死线》,后续资金为什么迟迟不到位,是因为要挪给冯晓刚的《大腕儿》,逼得宋铮没办法只能拿着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借钱渡过难关。


可是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冯晓刚接连两部电影遭遇滑铁卢,恐怕王家哥俩儿对他的信心也没那么足了。


连外界,现在也开始有人说,冯晓刚不行了,拍出来的片子没有市场了。


可真的是这样吗?


在宋铮看来,冯晓刚只是不善于拍摄这种大场面的电影,《夜宴》如此,《一九四二》也是如此,他擅长的是拍摄那些小人物的故事,搭配他在电影当揉入的特有京腔儿,京式调侃,塑造出具有冯晓刚个人特色的冯氏喜剧,这是他擅长的,现在连着两部电影票房不佳,只是因为他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。


“铮子!你和我说说,《一九四二》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?”


怎么样?


宋铮靠在沙发背,看着冯晓刚,道:“你打算让我说真话!?”


“废话!当然是真话!”


宋铮点点头,道:“故事好,背景选定没问题,优点一大堆,那些影评人的话,也不完全是在吹捧,基本还是很肯的,但是,同样的缺点也有,这是不可避免的,你没办法把这么大的一个故事揉到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去,另外,这次华谊兄弟的宣发,集体脑残了!”


电影还没有映,华谊兄弟的宣发臭招频频,一会儿大打苦情牌,一会儿又嚷嚷着让观众进电影院之前准备好手绢。


这tm算什么?


当现在的观众都是小孩子吗?


还是没见过世面啊?


电影映之后,因为座率不如预期,雇佣水军刷分,结果被曝出了来之后,又翻脸不认人,说是有人故意抹黑。


至于是谁在抹黑,华谊兄弟方面没有明说,可只要抛出这个话题,自然有人往宋铮的身引,谁让贺岁档风头最盛的是《一九四二》和《盗梦空间》。


宋铮对此虽然恼火,却也不想多掺和,更不想多说什么,对于冯晓刚的这部《一九四二》电影,票房不佳,早在他的预料之。


不是宋铮有“神机”,也不是宋铮会“妙算”,是因为,冯晓刚拍摄这类博大且需要人关怀的电影,还真的差那么一点点火候,也是通常人们所说的“功夫”。


没有拍摄这类电影的金钢钻,怎么能揽这类电影的“瓷器”活?


这话怎么说?


有道是,鱼与熊掌不可兼得。既要追求理想的票房,该继续拍摄冯氏喜剧,该拍摄《没完没了》,《天下无贼》,还有《手机》那样幽默见着小人物“善良”电影。


因为,拍摄这类电影,是冯晓刚的“绝活”,既能充分调动当代少有的明星,葛大爷的天才演技;又能擅长化用名满天下,类王硕般的“燕京痞语”,让广大电影观众喝彩。


可惜的是,冯晓刚并不甘于早已取得的电影成,一方面选定内容沉重的题材, 刘震芸所著《温故一九四二》,将主题扩大到“人”,要对民族顽强生命力的悲壮来一个讴歌;一方面又请来两大国际影帝,凭借《钢琴师》荣获奥斯卡影帝的阿德里安?布劳迪,及曾凭《超级大玩家》获得戛纳影帝的蒂姆?罗宾斯加盟。甚至还没在国内公映,已经送往意大利,参加罗马国际电影节。凡此种种动作,都已经说明,冯晓刚这一次是要照着国际有影响力的导演冲击!


一方面要理想的票房,却丢弃自己的真功夫;一方面要更大的声名,却选择自身难以驾驭的题材内容,票房和口碑“落荒而逃”,是它的结局。


这叫:“扁担没扎,两头得砸!”


当然也不是说这部电影真的一无是处,毕竟自映以来,还是好评不断,但从票房来说,仅收五个多亿,对四个亿的制作成本和三千多万的宣传费,亏本是肯定的,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叫好不叫座。


还有人分析《一九四二》的亏损,是因为冯晓刚在一个贺岁的季节里,映了一个不讨喜的题材和过于严肃的主题,观众们到影院去看贺岁档,自然不愿意去看这么悲伤的剧情,买悲情和眼泪。


可是对此,华谊兄弟方面做出的应对,简直可以用脑残来形容,他们居然莫名其妙的掀开了骂战,将电影票房不加,归咎于当下的青年一代丧失了历史感和厚重感,只追求一些浮躁、简单的剧情。甚至有人痛骂国人忘记历史,忘记化的,捎带手的还把冯晓刚推到了风口浪尖,让他被动的加入这场骂战。


宋铮不否认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,但仅仅把“叫好不叫座”的责任推给观众是不行的。


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,欣赏电影的观众都是同一群。好的导演会用他拍摄出的作品吸引住观众,让观众走进影院去欣赏自己的作品。


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反思的应该是导演本人,光靠骂观众、骂国民性非但于事无补,反而令导演本人走向盲目的自大,这对他今后事业的发展无疑也是相当不利的。


花八年时间准备,又尽可能调动多年的积累,导演的电影《一九四二》,票房却不合预期,它又一次告诉人们: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,是不打折扣的生活哲理!


依宋铮之见,冯晓刚最应该做的是将自己所擅长的东西进行到底,继续拍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喜剧电影,或称类喜剧的电影,于投资商有利,于已有利,于观众也有利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5quge.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://m.5qug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