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君临战国 > 第971章 编户齐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71章 编户齐民

  君临战国

燕国改名华夏数个月过去,生机一片,虽然四处也有一些顽固的赵人、齐人暴动,但是并不影响大局。


绝大部分百姓,还是不受动乱影响,赋税减轻了,各种苛捐杂税,不合理的条例也都废除,轻徭薄赋,与民生息,还提拔一些赵、齐的俊彦任地方官,这种安抚政策,使得百姓们投入华夏一国的大环境中,以华夏国人自豪。


华夏国在把燕、赵、齐划分了郡、州、县三级制,各设官学的学校,停用赵文、齐文,统一学习新文体,是由燕篆,改为的小楷书,简化了一些文字,更容易学习和传播。


辰凌继续下令,在统治区内,推行‘编户齐民’的政策。


所谓的编户齐民,在秦国曾类似推行过,商鞅变法时,实行“为户籍相伍”的措施,打散了国野制的区分,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,编入国家的户籍,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“民”,称为“编户”。


编入国家的户籍,加强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控制,“齐民”即所有的百姓,在法律面前都是地位平等。


辰凌新推行的法令,要比商鞅变法还有详细,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,都必须按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身份、相貌、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,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,称为“编户齐民”。


规定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,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、兵役。


这么做的目的,就是要彻底清查一次户口,避免一些流民没有户籍,还有地方豪族、贵胄,收养许多奴隶,隐藏真实的人口,即将发动对秦、楚、韩等统一战争了,人数的准确统计,有利于朝廷做决策。


比如招募军人,需要知道各地区的准确人口数目,不能全都去打仗,还有留下一部分劳力,用来耕作土地,向国家交税,在后方执行劳役,修水渠、通河道,筑城修墙,大型建筑的劳力等等。


燕国在未发生动乱之前,登记在册的户口是五十万户,按战国时期每户五口人,也就是两百五十多万人,燕国在战国七雄中,相对落后,像齐、楚两大疆域辽阔的诸侯国,人口都在四百万左右。


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治理,三十年间成效明显,也有四百万人口,魏、赵有三百多万,韩国地盘小,人口只有两百万人。


人口基数,也就决定了这个诸侯国征兵役的数量,以及倾国之力的劳役规模、税收情况等!


如今华夏吞并整合燕、赵、齐,统编人口,达到了八百万人口,一些流民被划地安置,亡国遗民都被统一整编,使得华夏国的实力猛增,成为此战国时期第一强国!


辰凌一叹,好在华夏国的文化丰富,有教育学校、科举选拔制度,还有各种新颖的物品冲击赵人、齐人的视野,使他们心中对燕有向往感,就好像后世许多华人,都愿意移民欧美国家一样,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,而是外国的一些先进事物和优越环境、教育事业,对国人造成了冲击,引发一种向往。


乐毅对这次编户齐民的政策,高度拥护,并亲自带领政事堂的官员推行令法,短短几个月,就即便统计完了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5quge.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://m.5qug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